彝族撒尼人的宗教信仰——以《普兹楠兹——彝族祭祀词》为中心
王贤友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摘 要:彝族先民在生存斗争中构筑了人神共处的信仰世界 , 其宗教信仰反映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本文考察了《普兹楠兹》反映的云南撒尼支系彝人的原始信仰 , 分析了其宗教祭祀活动的特征 , 讨论了古代撒尼人对神灵依赖与超脱的矛盾情结。
关键词:彝族宗教;普兹楠兹;普神楠神;毕摩;
《普兹楠兹——彝族祭祀词》是在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收集整理的彝族古籍, 是撒尼支系彝人用于“密枝节”上祭祀“密枝神”①的毕摩经文。《普兹楠兹》是其中的第一篇, 为五言体的祭祀古歌。密枝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不同地区过节的时间不同, 石林文化圈内的撒尼、阿哲、黑彝、阿乌等支系多在农历二月初二, 居住在山区的撒尼人多在农历十月, 即在彝历的鼠月鼠日。《普兹楠兹》反映的就是撒尼人在彝历鼠年鼠月鼠日举行密枝节祭祀的情况。按照彝族传统, 每个村寨附近有一片特殊的树林, 不准砍伐, 不准于其中放牧、安葬, 也不准女性进入, 这就是被称为“龙山”的神圣的“密枝林”。密枝节的坛场设在密枝林的“龙树”下, 龙树是人们选定的作为密枝林神圣核心的一棵苍翠古树。撒尼人在龙树下建石坛, 其内铺松毛, 将象征神灵的鹅卵石或石虎供奉于彼。密枝节日庆典为三至七天, 是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的规模较大的祭典。彝历鼠日当天要全村人要汇聚密枝林内举行祭典, 其余时间, 男性可渔猎, 女性则可以做针线、浆洗衣物等, 整个节日期间任何人均不可务农。参加祭祀的撒尼人有着严密组织性, 要通过占卜选出主持人和各司其职的神职人员, 如负责协调整个祭典活动的“密枝翁玛”、主持祭祀的毕摩、负责牵祭牲到坛场的“毫罗”等。
《普兹楠兹》是祭祀时毕摩向“神石”唱诵的祭祀词。“兹”为迎请之意②, “普兹楠兹”即迎请撒尼人的村寨保护神——普神和楠神, 祭祀词描述了撒尼人先民的生产生活和原始信仰的状况, 折射出撒尼人对待神灵的矛盾情结。毕摩是被彝人看作可与鬼神“交通”的神秘人物, 这篇祭祀词就是他与密枝神交通的信息, 表现出撒尼人原始信仰的丰富内容。
一、撒尼人的万物有灵观念
(一) 至上神格兹帕和格兹玛
彝族原始信仰形成庞大的神灵体系, 众神各有所居, 各有所司, 这是彝族的原始信仰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天上的格兹神是万神之首, 成为神通广大的至上神。格兹神分格兹帕和格兹玛, 帕, 意为父, 玛, 意为母。据《普兹楠兹》推知, 他们有六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他们平时保护普神和楠神, 祭祀者千辛万苦找寻到那里时, 他们提出一些条件, 待得到满足后, 才同意祭祀者将普神和楠神请回村寨祭祀。格兹神的子女中, 长子赐给人们良田沃土, 幺儿赐给人们耕牛, 幺女赐给人们粮食作物的种子。
远古人类以极为有限的能力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思考, 逐渐产生出灵魂、精灵的观念, 进而形成万物有灵的信仰。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灵魂主宰, 人是由物质性的灵魂来支配的。灵魂离开了肉体可以独立存在, 成为永生不灭的精灵。《普兹楠兹》体现了古撒尼人的万物有灵观念。对众神神职的认识逐渐演绎深化, 就出现了多神信仰中的至上神观念。“纯粹灵魂观念应用到自然界, 便把各种自然物和自然力变成自然宗教所崇拜的各种神灵, 演化为比较高级的多神教;然后又经过一系列的进化, 逐渐形成统辖众神的‘至上神’”③格兹神就是彝族原始俯仰神灵系统中的至上神。《普兹楠兹》还提到居第二位的达夫神, 在密枝节祭祀中被祀为司月份之神, 居第三位的格司英女神, 被祀为司日期之神。这些信仰观念的形成, 表明古代撒尼人世界观的复杂化, 至上神观念更是折射出诸多社会关系的映象。
(二) 主司自然变化的神灵
有了灵魂和精灵观念作基础, 原始人想当然地将自然界的雄奇和井然有序看成是众多神灵主宰的结果, 由此产生了自然神信仰。《普兹楠兹》中提及很多自然神, 如空间方位神天神、地神以及四方神等, 其中四方神包括东方之乌云姑娘、南方之蓝云姑娘、西方之黄云姑娘、北方之白云姑娘。天体神, 如日神、月神、星神等。自然现象神, 如云神、露水神、风神、雷电神、冰雹神等。自然物神, 如山神、树神、草神、石神、龙神和池塘神、路神等。时间神, 如拜格兹神为岁神以求吉年, 拜达夫神为月神以求吉月, 拜格司英女神为日神以求吉日等。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极大的依赖性, 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更是如此。原始人在力所难及时就容易对神灵产生敬畏之情, 就会以一种特殊方式释放自己的征服欲望, 产生对自然神的崇拜。
(三) 主宰农事丰产的神灵
《普兹楠兹》所反映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时代,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强烈依赖性, 极易使远古撒尼人对强大的自然力产生敬畏之情, 由此构造出丰富的与农业生活密切相关的神灵。如保佑村寨安全和农牧丰收的普神和楠神, 主宰农作物生长的庄稼神, 将野猪驯养为家畜的“囡娘”, 负责降雨的格兹龙。各类飞禽走兽神, 专司保佑野生动物繁衍旺盛, 为人们提供猎取的资源。稷神主宰人间的耕牛和良种, 格兹神的长子赐给人间良田沃土, 格兹神的幺儿赐给人间耕牛, 格兹神的幺女赐给人间良种。各类家畜家禽神, 如水牛神、黄牛神、马神、猪神、鸡神等, 专职保佑家畜家禽兴旺。还有粮食的祖先、牲畜的祖先、粮食神、村寨魂、牲畜神、丝绸神、荞子魂、稻谷魂、高梁魂等。古代撒尼人相信农牧业的丰歉, 猎获的多寡都取决于这些神灵的赏罚, 故而予以献祭行祈。
(四) 关切人的安危、保暖、福禄的神灵
撒尼人认为某些神灵有多种职能, 与人的安危祸福密切相关, 如格兹神主宰人的寿夭祸福, 普神和楠神保佑男女老幼的安危, 各家的祖灵保佑和降福本家人丁。此外还有与人间亲属关系相对应的父亲母亲神、舅公舅母神, 保障建筑物安全的正房耳房神、柱底柱端神, 与炊事有关的火坛灶君神、盐神、铜锅甑子神, 司掌财运的财钱福禄神、金银锭神等。这些神灵在撒尼人身边“存在”的广泛性, 反映了他们对安全、保暖、财富等切近利益的要求。
(五) 邪恶的神灵精怪
除了上述带给人们福佑的善神之外, 撒尼人的原始信仰中还有邪恶的神灵精怪。《普兹楠兹》中提到的邪恶神灵可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是广泛存在的邪魔厉鬼。它们的住所一般在沟壑、山谷以及山崖下, 也有住在家中的, 如被称为“匿”的邪物。它们的邪气可以被野兽或家畜沾染上而进行传染。第二类是自然邪神。如干旱神、雷电神、冰雹神等, 可以降下自然灾害。第三类是“果”普和“果”楠。有些普神和楠神不能保佑和赐福人畜, 被称作“果”普和“果”楠。站在祭神者祈求护佑的立场来看, 这类普神和楠神就是不可接近的邪恶之神, 因此《普兹楠兹》描写到祭祀者在寻觅普神和楠神时做了谨慎辨别。在护送真正的普神和楠神回村寨的途中, 普神生下六子, 其中只有吃绵羊的第六子“尼布”, 才是本村寨要迎请的密枝神, 其他则是外村寨的保护神。格兹神有些子女近似邪恶之神, 如他的次子和三子赐给人们的 “天使牛”十分凶厉难驯, 不但不能用于耕作, 还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他的长女、次女和三女赐下可使人畜患病的种子。
邪魔厉鬼通过“邪”的传染进行再生。一些动物沾染了“邪”就变成邪的精灵。被野兽猛禽猎食的动物死后会变成邪的精灵。格兹家三兄弟分别溺水、自缢、中毒而亡, 这种非正常死亡者的灵魂也会变成邪的精灵。它们评为邪魔厉鬼的亲眷或奴隶而祸及人畜。
为避免邪恶神灵的危害, 撒尼人特别警惕其作祟的种种先兆, 例如猪拱出庭院, 狗上房顶, 鸡生软皮蛋, 织布梭子撞死飞过的苍蝇, 庄稼生长异常, 怪异的梦境等。撒尼人发现这些先兆, 就认为将有不吉利的事发生, 就要请毕摩做仪式以求平安。《普兹楠兹》中提到几种施术方法:一是用“世扎”草扎制成草牛马和草齿耙, 用“金刮板”、“银刮板”将邪魔邪气刮出并叉在“金齿耙”、“银齿耙”上, 再将齿耙绑缚在“驮邪牛”、“驮邪马”上驮走。二是将一些邪神、疾疫以及不祥之物“洗入”神奇的溏水中, 使之永不复出。三是用“转”的方式绕开邪恶之神, 即希望随着天上的云转, 地上的轱辘转, 山上的风转, 山岩上的回声转, 水中的野鸭转, 使邪神转到远方去, 吉神转到家中来。四是祭祀善神来压倒邪神, 《普兹楠兹》的主旨就是祭祀普神和楠神来压制各种邪神, 再如通过祭普神来镇压门前邪气、牛瘟病神、绵羊病神、猪疫神、鸡瘟禽疫神。五是直接献祭邪恶神灵, 安抚其使不致作祟, 如在庭院中祭慰“匿”。
二、撒尼人祭仪中所见的原始崇拜观念
密枝神是原始山神, 也是村寨的保护神, 其象征是密枝林中的神树和鹅卵石。《普兹楠兹》中的密枝神普神和楠神是以一个拳头般大小的鹅卵石为象征的, 传说他们也是男女祖先神。可知撒尼人曾崇拜过石图腾, 密枝节上所祭祀的神石就是撒尼人先民图腾崇拜的遗迹。
撒尼人自然崇拜观念认为自然物具有神性。作为密枝神的原始山神, 由早期渔猎时代的山神演化成农耕时代的村寨保护神。演化后的山神以密枝林作为固定祭祀场所, 神树作为固定象征物。《普兹楠兹》中提到的山神和树神当是泛指, 农耕时代的撒尼人仍要以狩猎来补济生活, 他们相信能否猎取到猎物赖于山神的恩赐, 因而祭祀山神希望猎获丰厚。《普兹楠兹》还提到撒尼人祭祀天神和地神以求平安和丰收, 祭祀太阳神、月亮神、星星神以求光明永照, 祭祀云彩神以求雨水充沛, 祭祀露水神以求滋润庄稼, 祭祀风神以求利于作物生长和打场, 祭祀草神以求畜草丰盛, 祭祀石神希求“石神黑沉沉”④, 祭祀龙神、池塘神以求水源充足, 祭祀“扎”神来镇住众邪, 祭祀路神以求通行安全方便。
撒尼人祭祀的自然神与生产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 科学知识的困乏和认知能力的有限, 使得撒尼人先民产生自然神崇拜。自然崇拜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界的异己力量“一方面无知, 一方面又依赖。”⑤认为生活所需都是神灵的恩赐, 故而拜之以求丰赐。
即使在科技较为发展的今天, 人力在自然力面前有时尚显渺小, 可以想见在远古社会, 人力不能支配的地方就会被源自于想像的自然神力所占据。这种替代显示了人力的微弱和潜在征服欲的矛盾统一。
撒尼人的祖先崇拜的显著特色是祖灵信仰, 认为人死后一魂守坟, 一魂居灵位, 被供奉于家堂中, 一魂由毕摩指路送到祖先发祥地。远古至今故去的祖辈的灵魂, 即祖灵, 都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生者虽然经过历史上的族群迁徙, 死后灵魂还是要沿着迁徙的路线回到祖灵居住地, 只有这样才得以安息。非正常死亡者的灵魂不能回到祖灵地, 被邪恶精怪利用而为虎作伥。被送回祖居地的祖灵将保护和降福后世子孙。将亡灵送归祖居地, 反映了撒尼人对本族群迁徙过程的历史记忆, 这在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丧葬仪礼中都有表现。
撒尼人的祖先崇拜还体现在对祖灵的态度上。《普兹楠兹》描述祭祀祖宗神的过程, 包括以草木制作祖灵, 安置祖灵, 以及“薰祖灵”等。《普兹楠兹》还述说奉祀祖灵的功德:祖灵供奉在高处, 子孙才得安宁;祖灵被安置在温暖地方, 子孙才不受冻;祖灵能吃饱, 子孙才不会遭遇饥荒;祖灵得到安息, 子孙就会永远健康。
作为路南一带民间的社祭节, 密枝节所祭祀的普神和楠神, 实际上也是撒尼支系彝人的祖先神。《普兹楠兹》表述的主要是迎请祭祀普神和楠神。普神和楠神随迎请队伍来到“老亩哨”, 在那里休息的六个夜晚, 普神生下六子, 楠神生下六女。前五子分别是吃牛肉、狗肉、马肉、羊肉、猪肉的, 他们先变成土地神, “后来变成考”⑥, 他们是其他村寨的保护神。而只有吃绵羊的第六子“尼布”, 才是本寨要迎请的保护神。在密枝节上各地祭献的祭牲不同, 用绵羊做祭牲的村寨认为普神和楠神只享用绵羊, 因而就迎请尼布来祭祀。彝族历来有六祖分支的说法, 《普兹楠兹》虽然没有明确记载, 却隐含着普神和楠神作为撒尼人男女祖先神的意向。
为彝人的生产生活做出开创性贡献的人物, 也成为他们的祖先神而享受祭祀。《普兹楠兹》追述了“彝人的祖先”入深山砍来“青冈栎”树, 请木匠制作耕犁的事迹, 这种有功于民的民族先贤就被后世祀为保护农业生产的祖先神。《普兹楠兹》所反映的撒尼人的祖先崇拜甚至扩展到动植物, 他们借助想象, 由人有祖先推及家畜家禽和粮食也有祖先, 相信家畜家禽的兴旺与否、粮食的丰歉都由其各自的祖先直接司掌。因而《普兹楠兹》在祭祀人类祖先的时候, 也祭祀家畜家禽的祖先和粮食的祖先, 以祈求六畜兴旺和“庄稼得丰收, 粮食堆满楼。”⑦。
三、《普兹楠兹》所反映的祭祀仪程
《普兹楠兹》的内容表现出显著的仪式流程性特征, 请神和祭神过程细密, 现将其大略分为三个部分:
(一) 迎神前的坛场布置
密枝林是安置神座和举行祭祀的圣地, 因染有邪气的动物“误入”其中而被玷污, 在迎神前要用以“世扎”草扎制的“驮牛”和“驮马” 驱走邪魔厉鬼, 来净化神林。迎神要选择吉祥的日子, 《普兹楠兹》描述撒尼人请神祭神是在彝历鼠年鼠月鼠日进行的, 这个吉日是通过祭祀时间神进行占卜获得的, 如求吉年时, 毕摩吟诵道:“择牲求吉年, 打牛求祥岁。白角小壮牛, 奉献以求岁。”⑧全寨人贡献财力和人力, 祭祀要由法术灵验的大毕摩主持, 迎神场面十分隆重。“果杂”、“里扎”、“德波”、“娄迪”四个地方准备了金、玉、银、铜四种“供面”, 即供奉神灵用的面粉, 以珍贵金属喻其尊贵。请酿酒姑娘精心酿制米酒、红色高梁酒、黄色小米酒和黑色荞酒等作祭祀用酒。以“君臣”和“彝人的祖先”都饮用的东北方的“溏水”作祭祀神灵的圣水。在“阿朵人”那里购买祭祀用的盐巴。牲猪要选那头上和身上没有斑点, 尾巴是纯色, 脚上没有花纹, 推打不动。要以“涝藕”地方的溏水沐浴普神和楠神。要用雨水为祭牲沐浴, 并且在毕摩用水淋祭牲时, 有反应的祭牲才可用于祭祀。要用“液驳”地方生产的铁器来打杀祭牲作祭。
(二) 寻觅、护送普神和楠神
主祭毕摩带领人们寻觅普神和楠神, “普在何处啊, 楠又在何方”⑨, 毕摩边诵经边摇法铃。要谨慎区分“果普”与善良的普神楠神, 前者不是保护神, 不可迎请。在格兹神那里找到了善良的普神和楠神后, 要满足三大条件才可以请到, 即普神和楠神要有伴侣, 要有路上的辛苦费, 迎神要有铃铛作法器。《普兹楠兹》说“迎普毕摩啊, 出门找铃铛。从未到过处, 今日也来到”⑩, 为找迎神的法铃而不辞辛苦。迎请毕摩赶到“歌佐崖口”时迟了一步, 直追到野外田地才迎请到普神和楠神。护送回村寨的路上要先过火焰山, 再到一方水溏边, 并将随行的邪恶之神洗入水中。在老亩哨休息时, 要根据普神六子的饮食习惯辨别出本村寨的普神, 撒尼人要迎请的是吃绵羊肉的普神和楠神。护送队伍途经昆明、澄江、宜良、路南、弥勒、陆良等地, 要劝请普神和楠神莫停留, 带上庄稼神、稻谷魂等善神安心回到村寨。
(三) 祭祀、挽留普神和楠神
神座被精心安置在密枝神林里, 要让普神和楠神住得舒适, “九叶铺九层, 七叶七层铺, 五叶铺五层, 三叶三层铺。青草铺九层, 松毛九层垫, 普楠乐悠悠。”(11)。迎神者还为普神和楠神招请他村的善神作伴侣。热情歌颂普神和楠神给村寨带来的富足。生祭之后还行熟祭, 用“柒驳”地方的火石和“阿苟”地方的火草, 磨擦生火来“做烧牲祭献”。在颂牲仪式中, 主祭毕摩依次赞颂祭牲的四肢及脏腑, 赞颂的部位, 祭牲要有动作反应, 才表明普神和楠神同意领受。毕摩还将祭牲象征人来作祭献, 如所诵“赞歌毕摩颂, 祭牲普神享, 楠神也来受, 牲肠替人肠。”(12)。《普兹楠兹》叙述如何“转”走邪神恶神, “转”来吉神善神, 祈求丰产神赐予耕地、耕牛、耕犁、良种。人们在神的恩赐下喜获丰收, 为谢神恩而杵面, 簸面, 筛面, 向普神和楠神祭献圣洁的食物, 并且“恭祭诸神君”。密枝节即将结束, 普神和楠神要离开坛场回到原住地。撒尼人设宴挽留普神和楠神, 赴宴者中有主客和陪客之分, 他们吃饱喝足就意味着普神和楠神吃好, 主客起身离去时, 陪客却不肯走, 即意味着陪客在挽留普神和楠神。例如客人临起身离去时, 君起, 臣不起, 臣起, 鞍不起, 就表明臣、鞍在挽留普神和楠神。最后才依依不舍地将普神和楠神送归“涝耦”、“普豆处”、“兴底”等原居地。
密枝节主要迎请祭祀普神和楠神, 上述过程表现了撒尼人对村寨保护神的虔敬信仰。此外, 《普兹楠兹》还表达出撒尼人对邪恶之神和邪恶之物的坚决排斥, 对吉神和善神的积极亲和。撒尼人对善神有深重的依赖感和敬畏之情, 如选择迎神日期、寻觅普神和楠神、寻觅法铃, 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创制等事宜都赖于神的恩赐。《普兹楠兹》还详细列举“迎回四方普, 接回八方楠。”(13)给村寨带来的福泽。撒尼人感激村寨保护神的恩赐, 用新收获的粮食精心制作祭品来奉祀普神和楠神, 而对众多神灵的普遍祭祀则是这敬畏和感激之情的全面释放。
结语
古代撒尼人凭借极低下的生产力和并不发达的认知力, 在寻求生存发展动机的驱动下, 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原始信仰观念。这些观念外化为宗教信仰习俗, 编织着古代撒尼人的生活模式。他们在面对被异化为神灵的异己力量时便产生了复杂的矛盾情结: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来实现族群的生存, 一方面又将这个实现寄托于神灵的恩典。奉祀鬼神阻碍了人力的进步, 但虔敬奉祀所带来的暂时心理平衡却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彼时人们的生存压力, 鼓舞了人的斗志。这扭曲的心灵动力与人力同出于人性的深处, 二者的交替斗争左右着人类的前进步伐。《普兹楠兹》对神灵的祭祀祷告过程表现出古代撒尼人对异己力量的敬畏, 同时也藉此使生命深处的征服欲得到释放。
注释
①吕大吉先生认为, 路南一带密枝节祭祀仪式中所请的主神是代表男女祖先神的普神和楠神, 以及山神、土地神、天地诸神等, 密枝神已演化成祖先神和土地神相结合的村寨保护神, 即社神。见吕大吉著《宗教学通论新编》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1版, 第529页。
②见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普兹楠兹》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6年11月版, 第6页注释。
③⑤《宗教学通论新编》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12月第1版, 第116页、163页。
④⑥⑦⑧⑨⑩ (11) (12) (13)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编《普兹楠兹》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6年11月版。第67页、第27页、第14页、第8页、第19页、第22页、第32页、第47页、第36页。
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01期第118-123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