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美: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语义分析

语言文字 2025-06-16 作者:李秀美 19

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语义分析

李秀美 |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温度词是形容词中非常重要的一类词族。彝语温度词是彝语词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语义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认识感知的历史过程。文章运用结构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的理论来探讨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义位来源、义素分析和义位分析,认为彝语俐侎话的温度词具有比喻义位多、具有模糊性的特点,这对整个彝语形容词以及其他词类语义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彝语;俐侎话;温度词

国内最早研究温度词的是《不同语言的味觉词和温度词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切分——语言类型学研究》(伍铁平,1989),文章认为温度词是一些模糊词,这种模糊性不仅体现于不同语言之间,而且也体现在同一语言之间。伍铁平先生是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温度词。但是,后来更多的学者是从认知语言学和语义学的理论进行研究。例如,《现代汉语温度感觉词研究》(任晓燕,2006)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基本温度词及其所构成的温度词,将“冷、热、凉、温”确定为了现代汉语的基本温度感觉词,并指出四个基本温度感觉词的的引申途径是以“温度现象——生理感觉——心理感觉——抽象概念”的发展顺序。《宋词中温度词及其意象的认知研究》(陈欢,2011)以宋词中的温度词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语料中基于温度概念的“常规隐喻、通感隐喻及转喻”进行了系统分析。除了对单一语言温度词的认知研究以外,还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进行汉语和其他语言温度词的对比研究。如,《汉阿温度词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张迪,2022)将温度词划分为暖域温度词“热”、冷域温度词“冷”和过渡域温度词“温、凉”三大类,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和阿拉伯语温度词的隐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汉维基本温度词隐喻对比研究》(地丽热巴·伊力夏提,2022)将基本温度词“冷、凉、热、温”,以及由它们扩展而来的词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概念隐喻理论、通感理论”,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分类,探究汉语和维吾尔语基本温度词的隐喻映射模式,并对其进行对比研究。这些文章为温度词的认知隐喻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从语义视角研究温度词的文章比从认知视角研究的文章要少,只有少数几篇文章是从语义学视角研究温度词的。如,《温度词“热、冷、温、凉”语义演变的历史考察》(张立红,2013)对“热”“冷”“温”“凉”四个温度词的语义从秦朝到现代的语义演变作了比较,认为“语义演变的复杂性与使用频率成正比,语义演变与句法变化紧密相关。”还有《汉语温度词“冷”“热”“温”“凉”的语义主观性及其认知解释》(王梦瑶,2023)也是从认知视角对现代汉语温度词语义的主观性进行解释,归纳了温度词语义的历时演变和语义演变图示,并在对比温度词历时语义所投射的认知域的基础上,对“冷”“热”“温”“凉”语义演变的主观化做出分析。

目前,温度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而且成果以汉语温度词研究偏多。少民族语言温度词的研究极少,尤其是彝语温度词的研究尚未触及。为此,课题组成员对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幸福镇红岗村委会老街组的彝语西部方言俐侎话的温度词进行了田野调查,获取了五个基本温度词,即lɯ⁵⁵“烫”,xɯ³³“热”,li³³mɯ³³“温暖”,tɕhi²¹“冷”,tɕhi²¹“凉”,旨在对彝语西部方言俐侎话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认知语言学及语义学的相关理论,对彝语俐侎话的温度词进行深度描写与分析,以期为温度词的研究提供个案。

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义位来源

彝语六大方言区,每个方言区下面又有很多土语,语言内部差异较大,这使得每一种土语的温度词较为丰富,并都有各自的特点。通过调查发现,彝语各方言中没有完全表达“温度”的词,而是通过冷、热等来表达对温度的感知,所以,对彝语温度词进行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梳理得到彝语西部方言俐侎话有五个基本温度词,即lɯ⁵⁵“烫”,xɯ³³“热”,li³³mɯ³³“温暖”,tɕhi²¹“冷”,tɕhi²¹“凉”。文章在对其进行深度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温度词的语义。

(一)lɯ⁵⁵“烫”的义位来源

彝语俐侎话lɯ⁵⁵“烫”义位的产生和a³³to⁵⁵“火”有关系,俐侎话中“火烫”的表达方式为“a³³to⁵⁵lɯ⁵⁵”,其中lɯ⁵⁵是“烫”的意思,很显然彝族人对烫这一温度词的认识首先是来源于火对人的皮肤的灼烧感。 

(二)xɯ³³“热”的义位来源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对热有最直观的感受。xɯ³³热的义位可能来源于xɯ³³tho²¹“夏天”。 

(三)li³³mɯ³³“温”的义位来源

li³³mɯ³³“温”一词的义位来源于ʑi³³li³³mɯ³³“温水”,水是人类生存必须的,对水温的认知是彝族人民对温度认知的主要来源之一。 

li³³mɯ³³“温暖”还有暖烘烘的表达方式:li³³mɯ³³ȵi²¹ȵi²¹ 

(四)tɕhi²¹“冷、凉”

上文在分析与“冷”相对的“热”时,有提出“热”的义位来源于彝族人对夏天温度的感知,对应的冷的义位最早应该是来源于tɕhi²¹tho²¹“冬天”,对冬天温度的直接感受是彝族人对温度最客观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冷”和“凉”在彝语俐侎话中它们的语音形式重合,都是用tɕhi²¹表示。彝族俐侎人世代居住在山顶,在云贵高原地区的山里,常年温差不大,在彝族俐侎人看来,对冷和凉的温度感知很模糊,在彝族俐侎人的认知里,冷和凉是同义词。对tɕhi²¹的义位是冷还是凉,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分析。比如: 

把tɕhi²¹放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义位,在(11)中tɕhi²¹的义位是“冷”,而(12)tɕhi²¹的义位是“凉”。对ʑi³³tɕhi²¹的义位是冷水还是凉水也要在具体语境中分析, 如: 

在(13)中ʑi³³tɕhi²¹的义位是“冷水”,在(14)中ʑi³³tɕhi²¹的义位是“凉水”。tɕhi³³“冷”还有冷冰冰、凉丝丝的表达方式:a²¹tɕhi²¹ko³³ŋko³³,a²¹在词语中无实义,只有配音的作用。a²¹tɕhi²¹ko³³ŋko³³的义位是冷冰冰还是凉丝丝也要在具体语境中分析。

为了证实俐侎话温度词的义位来源是否正确,本文还对其他彝语方言的温度词的义位来源研究考察。 

从表1得出,彝族温度词“冷”“热”和“凉”的义位来源很统一,都是来自冬天、夏天和凉水。“温”的义位来源也比较统一,除了倮倮“温”的义位来源于“烫”以外,其他的都来源于温水。俐侎、阿细和诺苏的烫义位来源于“火烫”,撒尼、纳苏和聂苏的烫义位来源于“烫水”,而倮倮“烫”的义位来源于“太阳晒”。可以看出彝语温度词义位来源主要是天气、水、火、太阳,这些事物自然界普遍存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也大大提高了彝语温度词义位来源的可信度。

二 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义素分析

根据彝族人对温度词的认识特点和俐侎话温度词结构系统的特点,从俐侎话温度词中归纳出 7 个义素作为语义的区别特征。这 7 个义素是: 高温+ /非高温-、中温+ /非中温-、低温+ / 非低温-、沸水+ /非沸水-、温水+ / 非温水-、凉水+ /非凉水-、冰水+ /非冰水-。 

义素分析法是从义素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比与描写的方法,是科学、全面认识语义特征的一种方法,它对系统描写语义、分析语义的构成及词汇系统的结构具有行之有效的作用。但是,对温度词进行义素分析比其他词困难一些,因为温度词不像事物名词在语义上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特征,从表2中可以看出“烫”和“热”的义素是一致的,“温”和“凉”的义素只有是否是温水还是凉水上有差别,“凉”和“冷”的义素只有是否属于冰水上有差别。从表2中对温度词义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彝语俐侎话中“烫”和“热”“温”和“凉”“凉”和“冷”的概念很模糊,没有很明显的温度过渡带,而且不同语言的温度词具有不同的民族特点,所以很难通过义素分析的方法将“烫”和“热”“温”和“凉”“凉”和“冷”区分开来,只能从认知的角度,将两个温度词区分开来,如:在人的认知中,烫是能让人感到灼烧感,对烫的事物的接触会对人体带来痛感,而热的温度则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俐侎话的有些温度词具有多个义域,如“tɕhi²¹”有“冷”和“凉”两个义域,这些都无疑给义素分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 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义位分析

随着人们对温度抽象的认知和利用范围越来越广,温度词除了本身的固定义位以外,还产生了比喻义位。温度词的这种比喻义位主要投射到了心理域、疾病域、状态域、时间域、天气状况域、环境域,想要充分的了解温度词的比喻义位,就必须对温度词的这六个域的投射情况做出具体的研究分析。

(一)固定义位

温度词tɕhi²¹有冷和凉两个义位,lɯ⁵⁵、xɯ³³、li³³mɯ³³只有相对应的烫、热和温一个义位。也就是说,温度词的固定义位非常明显,除了温度义位没有其他的义位。温度词的固定义位明显,这和人们对温度的认知有很大的关系,温度是一种感觉,人们很难和其他的实物联系起来,这就导致了温度词很难在有其他很具象的义位。反而,因为人们对温度的认知越来越抽象,导致温度词的比喻义位越来越多。

(二)比喻义位

温度词的比喻义位是通过象征而获得的。这种比喻义位的产生是温度词概念的进一步抽象。虽然彝语俐侎话温度词较少,但是温度词的比喻义位与其他形容词相比,是较多的一类词族。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比喻义位不仅体现在日常社会生活、宗教社会生活,还体现在心理域、疾病域、状态域、时间域、天气状况域、环境域。 如:

1. 温度词冷投射到心理域表达失望、心寒、感到慰藉。 

(15)中 tɕhi²¹ “冷”投射到心理域比喻心寒,(16)中li³³mɯ³³ȵi³³ȵi³³“暖烘烘”投射到心理域比喻着感到慰藉。

2. 温度词投射到疾病域表达死亡和生病。 

(17)中温度词lɯ⁵⁵ “烫”投射到疾病域表示发烧;(18)中温度词tɕhi²¹“冷”投射到疾病域表示死亡。

3. 温度词投射到时间域,表示夏天和冬天。 

(19)中温度词xɯ³³“热”投射到时间域,与tho²¹“时候”搭配使用,表示夏天;(20)中温度词tɕhi²¹“冷”投射到时间域,与tho²¹“时候”搭配使用,表示冬天。

4. 温度词投射到情感域,表示冷漠、热情。 

(21)中温度词a²¹tɕhi²¹ko³³ko³³“冷冰冰”投射到情感域表示态度冷漠; (22)li³³mɯ³³ȵi³³ȵi³³“暖烘烘”投射到情感域表示热情。

5. 温度词投射到天气状况域,表达炎热和阴天。 

(23)中的温度词xɯ³³“热”投射到天气状况域表示天气炎热、晴朗;(24)中的温度词 tɕhi²¹“冷”投射在天气状况域表示阴天。

6. 温度词投射到环境域,表达冷清和热闹。 

(26)中的温度词a²¹tɕhi²¹ko³³ŋko³³“冷冰冰”投射到环境域表示冷清,(27)中的温度词 li³³mɯ³³ȵi²¹ȵi²¹“暖烘烘”投射在环境域表示热闹。

四 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语义特点

通过对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义素和义位进行去全面的研究分析,可以总结出俐侎话温度词语义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温度等级跨度不大的温度词界线具有模糊性

彝语的温度可以分为烫、热、温、冷、凉五个,每个温度阶段都具有相应的跨度,但它的界线往往有交叉,很难有一个很明确的分界线,这是因为温度概念很模糊。虽然像冷和热这样跨度较大的温度词,它们的界线很明显,但是我们无法给“烫/热”“温/热”和“冷/凉”等跨度不大的温度词划定一个边界。比如;彝语俐侎话“冷”的义位与“凉”的义位的语音形式相重合(tɕhi²¹);诺苏话“冷”的义位与“凉”的义位的语音形式相重合(ŋɡu³³),“温”的义位与“热”的义位的语音形式相重合(tsha³³ )。彝语里面为什么会出现语音形式相重合的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冷”和“凉”“温”和“热”的温度过渡带分得不是很清楚,四种温度的概念很模糊,我们很难从温度词的本身去区分。

(二)固有义位特色明显,比喻义位数目较多

固有义位中,有的一个语音形式,具有两个固有义位,如tɕhi²¹具有“冷”和“凉”两个义位,这是温度词固有义位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另外,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比喻义位数量多。温度词与彝语俐侎话的其他形容词相比,其比喻义位数量确实很多,温度词的比喻义位涉猎范围广,其构成的比喻义位系统较大。温度应该是人类最初始、最本能、最普通的一种感知体验,从目前对彝语俐侎话感知体系不同词汇语义的初步分析来看,味觉系统、视觉系统等的词汇语义引申义较少。那彝族先民为什么在温度这种很抽象的认知上,有去引申思考很多其他问题,通过比喻获得语义引申的现象的确值得深思。温度词的比喻义位较之其他形容词的比喻义位显得非常丰富,彝语俐侎话的这一类型的特征,反映了不同语言与不同民族思维及文化的关联和各自的特点。

五 结语

温度词是语义较为复杂的一类词。通过对彝语西部方言俐侎话lɯ⁵⁵“烫”、xɯ³³“热”、li³³mɯ³³“温暖”、tɕhi²¹“冷”、tɕhi²¹“凉”五个基本温度词的描写和阐释以及与其他彝语方言区温度词的比较,可以得出,从彝语方言内部来看,温度词的来源较为一致,固定义位较为明显,但是随着人们思维的散发和认知的不断提升,温度词的隐喻范围越来越广,比喻义位越来越多。同时,通过对彝语俐侎话温度词的义素分析,可以看出,冷和热温度等级跨度较大的温度词界线很明显,而冷和凉温度等级跨度较小的温度词则界线很模糊。这些特征意味着我们很难单一的从语义层面去研究温度词,更要从认知层面等多个角度探讨分析,以期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温度词。

附录 

本文来源于《红河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

文中图片请下载后参阅原文。

分享 举报
赵璐,杨梅:彝族阿都高腔口头传统的稳定性与即兴性
« 上一篇 2025-06-16
民族古籍文献的释读和语言学研究方法——以彝文古籍文献《勒俄特依》《玛牧特依》等为例
下一篇 » 2025-06-19

文章评论